物聯網是什么,中國物聯網能發(fā)展起來嗎
物聯網這個詞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很神秘,因為大家都不了解的東西 就會很神秘,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聯網,他的英文叫做The Internet of things它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義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tǒng)、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jiān)控和管理,就是智能化了的物品聯網。
其實物聯網就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種物體上,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智能芯片裝備到各種物體中,然后將物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tǒng)的交互,在這個交互的網絡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tài)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物品智能化,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物聯網完全改變人與物品之間的交互關系,到最先進的階段應該是人與物的交互,人不接觸物就直接可控制物,甚至是人體植入芯片通過芯片來與物體交互,科幻中的一些故事有一天會變成現實。
國際電信聯盟2005年的一份報告曾描繪物聯網時代的圖景:當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提醒,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衣服會對洗衣機交互說明自己的顏色及對水溫的要求,好像很神秘的樣子。
物聯網時代來臨其實更確切的說是智能時代的來臨,是電子信息時代的延伸發(fā)展,是電子信息時代的一個飛躍,日后人們的日常生活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隱私權和輻射是人類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有前瞻性的立法和日益成熟的科學技術會漸進的來解決這些問題。單把所有物品都植入智能芯片這一點現在看來并不現實,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物聯網,隨著科技的進步芯片高度的集成化和微型化等新技術的出現,實現這一目標會進一步加快,人類正不斷邁向真正的智能時代,但這個過程會需要一個漸進迂回曲折的過程。
中國在物聯網上領先的核心技術還沒有,就連市場現階段比較火爆的RFID技術也大多是國外的技術,說到底這個物聯網是在互聯網和智能芯片的技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在技術上發(fā)達國家很領先,中國現階段發(fā)展物聯網必然會被國外知識產權和技術限制所牽制,甚至初級階段發(fā)展的越快越容易被人控制。
中國發(fā)展物聯網在技術上與其被別人牽制,不如走自己的科技發(fā)展之路。現階段可行之路是踏實的學習踏實的作技術,而不是炒感念搞盜版仿制,只圖前期的發(fā)展?萍及l(fā)展可以從以下四點考慮,第一在網絡終端上以國家投入為主導,以私營企業(yè)投入為輔,研究微型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的芯片處理器技術,在5到10年內做到能完全實際投入社會化應用,技術上超過或相當于國外技術水品。第二在微型智能芯片上和射頻識別研究方面做到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研究上做到通用性強、實現功能多、可擴展性強。第三在互聯網技術上為物聯網制定新的可廣泛推廣使用的先進網絡標準,再進行新一代型無線網絡、互聯網絡的研究工作。第四以國家投入為主導私營企業(yè)投入為輔深入研究納米技術及其周邊產業(yè)其是未來發(fā)展的關鍵。
對于現階段我國物聯網周邊產業(yè)可借助國外先進技術發(fā)展物聯網,先發(fā)展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和物聯網相關周邊鏈接技術,這些技術起點低與物聯網息息相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二維碼主讀、被讀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新型材料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