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真實才是網站流量持續(xù)的保證
來自Yelp的尷尬。
最近,美國一家點評類網站Yelp遭遇多起訴訟。報道稱一些小企業(yè)指控這家網站“逼”企業(yè)花錢投放廣告,以刪除差評作為回報。企業(yè)一旦拒絕,商家在網站上的好評就會神秘消失,差評不斷增加。一家寵物店在Yelp上出現了差評,很快就有網站的銷售代表打電話,暗示如果肯出錢做廣告,就會更改評語順序,甚至可以隱藏差評。是企業(yè)在誣陷?是Yelp在內容管理上出了問題?還是如小企業(yè)們所說的是事實?這件事情真相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Yelp是2004年成立的美國新興的Web2.0網站,網站內聚集用戶對餐飲、服務企業(yè)點評信息,國內早在03年就有類似的網站如大眾點評網。由于網站匯聚了大量用戶真實的點評信息,往往有助于更多用戶的選擇,成為大眾選擇服務不可缺少的一類網站。
由于是用戶貢獻信息,所以,當網站擁有足夠人氣和影響力的時候,有些商家就冒充用戶,自己給自己打分和點評。類似的烏龍事件在娛樂圈里并不少見。眾多明星都喜歡在自己博客留言里猛夸自己,而一旦博客的留言系統(tǒng)一改版,粉絲留言處的logo變成明星自己博客頭像時,那是相當地尷尬。
在一些電子商務平臺上,網店相互交易,相互好評以增加好評和星級;博客被很多企業(yè)用來宣傳自己的產品;在很多論壇上,充斥著網絡營銷和論壇營銷公司的水軍們,“發(fā)帖”“留言”“發(fā)帖”“刪帖”“回復”都明碼標價。
惡評和垃圾信息并非無藥可救。
對于虛假點評信息,并非毫無辦法。筆者認為,如果能對商家和點評用戶進行實名認證,對于經過認證的信息優(yōu)先顯示,匿名的信息不顯示或者后置顯示,虛假的信息就能得到抑制。當差評者進行誣蔑或者惡意點評時,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而當評價中肯時,獲得網友們的鼓勵和支持,整個網站信息就會越來越真實。
而對于發(fā)布的信息,也應適當輔以圖片或者視頻,帶有圖片和視頻的點評應當單列標注或者重點顯示,一張圖頂得上十頁文字,圖片造假難度極大,而視頻幾乎就無法造假。多媒體信息不但能豐富網站內容,而且,也能有效限制虛假信息和惡意點評。
點評類網站是前兩年比較火爆的一類Web2.0網站,其實后來的Facebook、Twitter也都具有一定的點評性質,但這兩家網站更重用戶的真實度和信息的真實度,形成了真人說真話的氛圍,而說假話的人很快就會被網友們發(fā)現,很難在這兩個網站中生存。我想,這也是Facebook和Twitter迅速崛起的原因吧!
網托竟成了新職業(yè)。
看來,醫(yī)院里有醫(yī)托、中介所有房托,婚介所有婚托,互聯(lián)網上的網托兒成了一個新的行業(yè),而且有越做越大的趨勢,論壇、博客、空間、網店成了網托最常光顧的地方。電子商務網站上,也出現了“好評師”和“差評師”,據說這類新興職業(yè)的工資還不低,高的竟然達到五位數。
“真實、及時、客觀、準確、全面”是媒體的準則。Web2.0網站作為用戶聚合類網站,當流量較大時基本上也具有了媒體的屬性,有義務讓用戶獲得客觀真實的信息。如果一個網站借助海量用戶賦予的發(fā)言權,直接左右著好評和差評的比例、位置,不僅最終把自己送上了被告席,這個企業(yè)也會很快死亡。
值得慶興的是,國內很多網站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淘寶網建立了舉報和投訴制度,定期清理作弊商家。大眾點評網則從根本上制定了很多規(guī)則,首先在內部分工上和媒體一樣,點評編輯和銷售團隊分開,銷售團隊不影響點評結果。對于合作商戶來說,即使不合作,也不能改變這一原則。而對于帖子管理則是有一套非常嚴格的管理來保證帖子的客觀真實,不論是會員還是商戶都可以對于帖子進行報錯、投訴,編輯團隊則會嚴格根據流程處理。
筆者認為,客觀真實顯然是Web2.0網站火爆流量持續(xù)的保證,如果不治理網托,則會讓網站高流量變成“票房毒藥”。因為用戶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通過靠譜的網站、靠譜的人,去找靠譜的信息。一旦發(fā)現信息的虛假,可以由商家左右,或者發(fā)現真實的服務與網上有天壤之別,當網站失去了公正性,也就失去了網站的價值,用戶則會立刻選擇逃離,網站自己走向衰敗。
廣州網站建設工作室注:本文內容轉自互聯(lián)網,感謝作者分享。